2023年投資機會有哪些?消費、新基建、數字經濟等受關注
摘要: 兔年春來早,奮進向前的中國再次邁出了新步伐。在過去的一年,雖然面臨內外多重風險與挑戰,但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重要的“穩定器”,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進一步彰顯。那么,新的一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
兔年春來早,奮進向前的中國再次邁出了新步伐。在過去的一年,雖然面臨內外多重風險與挑戰,但中國仍然是全球經濟重要的“穩定器”,經濟發展的韌性與活力進一步彰顯。
那么,新的一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市場又將如何演繹?歲末年初之際,南都灣財社推出《開局2023》系列報道,邀請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為大家解讀這些問題。
建議未雨綢繆
2022年底,部分國際機構與組織預警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為何會有此判斷?全球經濟形勢又將如何影響中國經濟?
陳靂表示,當前的全球市場其實是在一個較為動蕩同時通脹壓力顯著的大環境之下,美聯儲關于加息的最新表態依然還是偏鷹派的,市場預計大概率在2月份依然會加息。
通脹壓力顯著對于整個經濟活動的影響非常深遠。陳靂解釋,首先,企業的生產資料成本會呈現一個繼續上行的趨勢。其次,對消費也會產生一定的擾動因素,這種擾動因素基于兩個層面,一是各國自身的消費動力是否能夠得到強有力的釋放,二是疫情的因素,“比如說最近大家熱議的xbb新毒株對經濟的一個干擾,以及新的一些海外防控政策的調整,這些對整個正常的經濟活動都會有一定的抑制效應?!?/p>
“對于中國市場的影響,可能在于海外對中國的一些產業政策的不確定性上,包括此前熱議的電子產業政策等,還有我們的出口政策這一塊,中國的出口增量一直不錯,但是否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需要未雨綢繆?!标愳Z補充道,對中國的經濟影響,也要看海外的貨幣政策調整對中國市場的沖擊。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看美國的新加息政策的影響,還要關注周邊亞太地區一些國家的貨幣政策調整的影響。
預計消費領域強勢復蘇
整體來說,2023年我國經濟走勢如何?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在防疫措施優化調整的背景下,中國經濟有望翻開新的篇章。那么,經濟增長的亮點有哪些?可能會同時面臨哪些挑戰?
“過去的2022年非常不容易,從基數效應角度來講,整體2022年的基數效應應該是處于底部,那么2023年的彈性就會格外大。所以對于2023年的GDP預測,市場的觀點普遍都是在增長5個點之上,”陳靂說。
他預計,消費領域的復蘇反彈力度應該會比較強勁,包括跨省跨區域的人員流動也會極大帶動消費的向好。此外,隨著政策的調整,一些產業鏈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比如說之前很多上游產業鏈在特定的時間里利潤非??捎^,但后續不僅僅是數量的增長,更多的是要提質?!皩τ谀切┖玫钠髽I,包括有技術壁壘的、有渠道優勢的、管理能力強的企業,其實是非常大的一個利好?!?/p>
中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十字關口,尤其是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那么托底中國經濟的核心動力是什么?
陳靂認為答案依舊是新老基建,“不光是新能源,傳統的地產基建等都包含其中。還有數字經濟以及高端制造業,這些也是2023年的一個重要看點?!?/p>
形成1+1>2的效應
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近日召開的廣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要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推動制造強省建設邁出新步伐。
那么,如何進一步打造制造強省,建設世界級灣區?在此過程中,金融能發揮哪些作用?
陳靂認為,制造業的核心是高質量制造業的發展。對于大灣區來說,東莞等城市出口的產業基礎非常雄厚,他們要做的就是如何發揮固有的特色集群優勢,并結合城市本身的強大基礎,把它做得更好。
他也建議,應該聚焦整個產業鏈的打造,而不僅僅是其中一個環節,要打通上、中、下游,形成協作效應和1+1>2的效應。
“大灣區可以在很多卡脖子領域或者說高端領域承擔排頭兵的作用,因為這里聚集了非常多的科技和金融人才。從服務實體的角度來講,金融人才可以讓這些好企業能夠得到更好的融資,然后有更好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和銷售環節,這樣才能真正讓企業活起來,動起來,走得更遠更好?!标愳Z補充道,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金融服務實體的意義格外重大,可以促進直接融資、間接融資,護航實體經濟發展。
分階段關注投資機會
新的一年,市場將如何演繹?哪些板塊的投資機會值得關注?
陳靂建議,新的一年,應該從短、中、中長期三個階段來關注投資機會。
從短期看一定是消費,尤其是在一季度,春節因素、出口因素以及疫情防控政策變化等均會對消費有直接的帶動效應。
從中期看,尤其是3月份之后,春暖花開,基建應該會進入旺季,那么基建的一些帶動和落地也是值得期待的。
從中長期來看,新基建、高端制造業、數字經濟等均會成為對中國經濟影響非常深遠的核心領域,可以重點關注?!捌渲刑N含的成長性企業、科技性企業、創新類企業,以及一些利潤較好且估值又有優勢的一些企業,吸引力都是非常大的?!?/p>
中國經濟,陳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