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分析:歐系貨幣強勢不足或有轉向預期
摘要: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姜偉男歲末年初交替之際,歐系貨幣目前呈現出整體弱勢但階段性偏強走勢,主要是美元貶值側重導致歐系貨幣將偏強收官明確,但對年來看歐系貨幣貶值難改。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首席分析師 姜偉男
歲末年初交替之際,歐系貨幣目前呈現出整體弱勢但階段性偏強走勢,主要是美元貶值側重導致歐系貨幣將偏強收官明確,但對年來看歐系貨幣貶值難改。英鎊與歐元貨幣的涵義不同,相較而言,英鎊比歐元更“自由”,美元同盟系貨幣更具自主性,反而歐元只能跟隨外部成為被美元“綁架”貨幣,這受制貨幣政策有限與經濟環境偏差兩面因素交織。匯率市場收官與開年行情值得跟蹤觀察與研究,這對新年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歐元經濟差異化與貨幣政策有限性使得歐元波動無自主,被動跟隨美元為第一要素。2022歐元經歷貶值平價以下,反彈重回1.06美元兩個階段走勢,分界點在9月歐洲央行加息75基點之后。一直以來,歐元區經濟狀況都處于明顯的增長承壓態勢,這不僅是因俄烏沖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導致,更重要的是統一貨幣政策與各國財政政策多樣使得經濟參差不齊。德法等歐元區經濟體量大的國家一旦出現短暫的經濟不良,將導致歐元區整體面臨較大經濟阻力,這一系列國家經濟現實則反映出的是歐元區經濟前景。而如希臘等經濟體量小的國家爆發債務危機,也會連鎖帶動整個歐元區國家相繼進入衰退乃至危機,這代表的是歐元區經濟的風險。
換言之,歐元區經濟最大的問題在于各國財政政策不同,政府負債超過歐洲法定標準的小體量國家非常多,歐洲央行連續加息后雖然有助于德法國家通脹抑制,但帶來的債務風險發生概率隨之提高。綜合來看,歐元區屬于全球經濟增長階段增長動力并不突出,但全球經濟承壓階段局部國家經濟風險點非常多的經濟體。歐元資產相應抗風險能力差,自然使得歐元匯率處于弱勢周期。歐洲央行9月加快加息腳步正好縮減了與美元利率差異引發的利差風險,雖然增加了債務危機概率也使得歐元向平價上方回歸,但并未根本性改變歐元匯率弱勢環境,畢竟加息之后歐元區通脹遏制效果非常差,輸入性通脹最終還要從供應鏈源頭價格解決問題。因此歐元區的經濟局部風險終將導致歐元再度走弱,當前歲末時點偏升偏強主要還是美元貶值傾向的打壓。
英國經濟低迷或衰退將促使央行加息放緩,英鎊預期性走弱炒作大于實際經濟拖累。2022年英鎊為G7國家表現最差貨幣,從年初開盤1.3529美元至今1.20美元貶值幅度超11%。其中英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1.9%,環比下降0.3%,總體經濟狀況不及歐元區穩定。英國全年大事不斷,政治變動與經濟乏力最終導致英鎊的反彈不及歐元。英國的優勢在于倫敦金融中心地位可以保證資金流量,促進英國經濟循環。相比較歐元區來看,歐元區屬于隨時都有可能爆發風險但是會給人以反映時間,英國則屬于已經開始出現風險苗頭。因此英國風險事件較多也促使其資產在歐洲青睞性不及歐元,所以我們能夠發現歐元兌英鎊匯率全年升值5.32%。并且目前有英國金融中心資金向法國和美國轉移的輿論也是施壓短期英鎊走弱的原因之一。這是近期歐元徘徊1.06美元但英鎊從1.24美元貶值回1.20美元的投機性因素。
投機套利歐磅匯率的關鍵還是歐洲資產風險爆發的先后主次時間差。在2022年全球炒作歐元區包括意大利、希臘等國家有可能出現債務風險時,英國政治、經濟動蕩悄然發生,資產轉想歐元區或法國是環境下的不得已,更多還是關聯美元來看。英鎊作為美元同盟貨幣的自由性與可塑造性極強。歐元關聯美元更顯的呆板,匯率受美元擺布基本確認。而英鎊與美元同貶的邏輯屬于異常更像資金手法與策略,這可以為將來配合美元留有空間??偹苤?,美聯儲在2023年繼續加息并上調最終目標依托于經濟相對穩定。在這種環境中,如果其它國家央行無法繼續跟進將有可能出現,由美聯儲獨自加息導致全球經濟下滑的風險。風險點最多的歐元區經濟出現衰退將導致歐元匯率大幅貶值,英鎊反而有可能因為提前消化風險而順勢走強,進而成為防范美元過度升值的調控工具。
綜上所述,歐系貨幣整體表現為短期偏強,且歐元強于英鎊的的特點。這是由美元貶值傾向與歐洲經濟差異化導致。歐系貨幣整體偏弱的事實并沒有改變。雖然歐洲央行已經將央行利率提高至2.5%并且再度加息的預期明確,但最終上調利率幅度或不及美聯儲,經濟承受度也不可能支持大幅度加息。因此,歐元升值有節制,且歐系貨幣有轉弱可能,與此前不同的是,歐元轉弱的速度或較快但貶值幅度或有限,再次平價美元可能性仍然較大。
歐元,歐元區,貨幣
